結束游戲,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開始。
我經常被一些管理者問到這樣的問題,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,怎么辦。
我問他,為什么你覺得時間不夠用。
他說,我每天要花很多時間,幫員工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。
我聽完,想起李松蔚老師分享過的一個游戲,一個叫“我只是想幫你”的游戲。
在企業,很多管理者喜歡和員工玩“我只是想幫你”的游戲。
— 1 —
我先給你講兩個故事。
假設,你是一個有萬畝魚塘的塘主,你看到有人饑腸轆轆,你就給了他一條魚。
沒多久,他又來了,他跟你說,你給我的魚新鮮肥美,味道好極了。真的很感謝你,但是,那條魚已經吃完了。你看能不能......
可以,沒問題,再給你一條吧。沒等對方說完,你又送了他一條魚,因為送一條魚,對你來說只是舉手之勞的事。
而且你很享受幫助別人,被對方贊美的過程。
沒多久,他又來了。他說,真的很感謝你,但是......
所以,你又給了他一條魚。
于是,你們開始了一個叫“我只是想幫你”的游戲,誰也不愿停下來。
因為誰先停下來,就意味著打破了游戲規則。
你發現了嗎?在這個游戲里,你并不是真的在幫對方,你只是扮演了一個助人者的角色。
你每次“提供一條魚”的助人動作,反而成了維持問題存在的機制。
如果你不停下來,真正的問題,永遠都不會被解決。
有點像醫生給病人開抗生素。
病人覺得不舒服來醫院,醫生給開了點抗生素。病人回去發現,咦,有效果。
所以,當他下次不舒服了,又來找醫生,醫生又開了點抗生素,回去后癥狀得到了一些緩解。
下下次,哪里不舒服了,還來醫院,醫生還是開點抗生素。
在這個重復的游戲里,給病人開抗生素這個行為成了一個奇怪又穩定的圈,病人只要不舒服,醫生就開點抗生素。
抗生素從最開始的治療手段,成了一種維持問題存在的機制。
看起來,醫生在想辦法幫助病人,其實并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。
這時候一個好的醫生,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?
停止使用抗生素,打破這個圈,檢查病人真正的問題是什么。有沒有能力醫治,沒有,就交給更有能力的醫生。
— 2 —
作為管理者,你有沒有發現,很多時候你也在和員工玩這個“我只是想幫你”的游戲。
在這個游戲里,你不自覺地成為助人者的角色。
員工對你說,老板,關于這個問題,我有點不太明白,想請教一下你。
你告訴他,這個該怎么做,那個該怎么做,事無巨細,面面俱到。
下一次,員工又遇到了新的問題,來找你。他跟你說,上次采納了你的建議,效果很好。
你很欣慰,覺得幫到了員工。又給了他很多建議。
不知不覺,你們已經進入了“我只是想幫你”的游戲。以后,他還會因為各種問題來找你。
你每次給對方提出很多建議,每個建議好像都對解決當下的問題有一點點用。但沒過多久,相似的問題又出現了,然后對方繼續來請教,你繼續給建議。
這次,可能遇到一個客戶,不知道怎么和對方交流。下次換了個客戶,又來求助你。
你每次給他很多建議,他說你的建議很有用,你覺得幫到了他,很欣慰。
但是,不會太久,他一定還會回來。
就這樣,你們不斷重復“尋求幫助、提供幫助”的行為。
在這個游戲腳本里,作為管理者,你其實會有一個心理優勢。
這個心理優勢是,我在幫助他,我給他提供了建議,他去執行了,取得了一些進展。你其實很享受幫助員工的過程。
但是,真正的問題并沒有解決。
你的員工為什么總是遇到問題?
其他人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問題?
這些問題背后共同的原因是什么?
你都不清楚。
怎么辦?
停止游戲,你只有停止游戲,找到真正的問題,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。
— 3 —
對管理者來說,主動停止游戲角色很難,有時候還很反常識。但只有這樣,才能走出無效的循環。
李松蔚老師講過一個案例,我覺得會給很多陷入“我只是想幫你”這個游戲中的管理者一些啟發。
有個很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克特,遇到一對來咨詢的夫妻,這對夫妻在治療室吵得不可開交,治療根本沒法進行。
維克特想試著緩和一下氣氛,但試了幾次都沒有插上話,因為那對夫妻根本就沒打算聽。
遇到這種情況,很多人會選擇傾聽,或者再次嘗試打斷他們。因為在這個游戲里,咨詢師扮演的是助人者的角色,收了錢,就要給來訪者提供幫助。
但是,維克特做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、非常反常識的事情。
是什么呢?
他站起來,對還在爭吵中的夫妻說,I surrender,我投降了。我幫不了你們?,F在,請你們離開這里,去前臺退費,我們的治療到此結束。
說完,他就真的離開了治療室,只留下那對還在震驚中的夫妻。
治療才到一半,治療師卻離開了,這也太罕見了吧。
但是,治療師顯然不會再回來了。最后,這對夫妻只好灰溜溜地退了費,離開了。
但是,過了一段時間,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。
這對夫妻重新來找維克特,堅持要把上一次的費用交上,而且,他們希望再請維克特再做一次治療。
他們告訴維克特,“上次那個做了一半的治療,對我們來說是最有效的一次。那次回去的路上,我們心情很沉重。
回到家后,我們就說,我們需要好好談談。因為那個老頭都幫不了我們了,他是一個如此了不起的治療師,但是連他都說,他放棄了。我們真的只能靠自己了,我們只能通過自己解決這件事。”
所以那一次,他們沒有像往常那樣爭吵,而是開誠布公地談了各自的問題。而那次談話,也成了他們治療中的轉折點。
維克特主動停止游戲,讓扮演求助者角色的夫妻意識到了問題,事情才有了轉機。
但停止游戲的前提是,你得把自己“綁起來”,綁住手和腳,也綁住一直想幫忙的沖動。這次我不提供幫助了,你自己看著辦吧。
最后的話
其實很多時候,我們都喜歡玩一個游戲,一個叫“我只是想幫你”的游戲。
管理者與員工之間,父母和孩子之間,夫妻之間。
我們在游戲里,扮演助人者和求助者的角色。你向我求助,我給你建議。你再向我求助,我再給你建議。
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。
甚至“助人”這種行為本身成了維持問題存在的機制。
這時候,你必須停止游戲扮演,退出游戲。
告訴對方,我不玩了。下次對方來尋求幫助的時候,你說,對不起,我幫不了你,你自己想辦法吧
因為覺察到問題,停止正在做的看上去合理其實無效的行為,結束游戲,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開始。
